厚昌網絡擁有競價托管、信息流托管、整合營銷顧問、營銷軟件、競價工具等業務,企業有任何營銷需求,可直接聯系我們,厚昌網絡—為您的營銷效果負責。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知識付費就一下子流行了起來,提到這個概念就繞不開羅振宇的「得到」。羅振宇最開始做羅輯思維節目、公眾號,后來做「得到」APP。由自媒體擴展到平臺,由個人節目擴展到知識付費,盤子越做越大。
很多人說知識付費這么火跟年輕人的焦慮有關。內心想著各種賺錢方法,欲望已是很足,加上外界的各種誘惑,年輕人把購買知識付費內容當成了一種緩解焦慮的方式。
那么面對知識付費,什么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知識產品上線后,它終究是一種商品。生產者,分銷商對它進行吸睛的包裝,就是為了讓你掏錢?,F如今的知識生產者、分銷商對這種商品行為越來越坦率:我們就是想賺錢。但是,在互聯網時代,知識生產圈也有一個共識:不賺昧良心的錢。他們會強調:交付感。為的就是讓你的付費行為更合理。
它的交付,讓購買者更多的反思自己,而不是反思生產者。因為,知識生產者的邏輯很簡單:我把產品打造好,至于你怎么用,不是我們操心的事。因為沒有人有義務要手把手再教你學習。
沒錯,學習現在就變成了自己的事。
知識交付,繞不開一個自我學習這道門檻——知識轉化的門檻。如果知識產品購買后,能不經過這道門檻,直接就倒進人的大腦,那么知識真就成了可以被金錢購買的了?,F實情況顯然不是。正是因為這道門檻的存在,讓知識生產者和分銷商們有了一個天然的交付瓶頸。
牛逼的生產商,他們生產的知識產品,會盡可能滿足學習的低門檻的需求,同時又得有交付感。然而,你的學習門檻在什么水平,他們怎么知道?
每一學習者對待所要購買的知識產品時,都會面臨這種學習門檻相匹配的問題。如果你的門檻太高,那么就會感覺學習起來吃力。如果門檻太低,就會感覺這些知識太容易,沒興趣。
所以,無法合理評估自己學習能力,定位自己學習門檻的人,在購買知識產品時,又是一輪盲目的行為。
很多知識產品,在發布時都會清晰的寫著適用人群。并不是所有的知識產品,都是適用你的。知識本身和知識產品不是一回事。當認知到知識產品的商品屬性時,你未必真的需要為了這方面知識,要給這個知識產品付費。
尤其對于前端付費的知識產品,盲目消費,的確是一種輕量級冒險。
說了這么多,怎么樣的方式才是知識產品正確的打開方式?
成熟的行為一定來自成熟的認知。再消化上述認識之后,你在面對知識產品誘惑時,不妨遵循這一套問詢過程:
1.這本質上是一個商品 ,我認識到了嗎?
2.我的學習門檻和它匹配嗎?
3.它值得我投入多少時間成本去交換?
最后,我的時間花銷值得先奉上這筆錢嗎?
是的,值得,買!
不,不值,尋找替代產品。
沒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哪怕是知識。
現在,你還會去申訴自己交智商稅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