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剛剛過去的三八婦女節,還是前段時間的情人節,節日流量爭取之戰異常激烈,各大品牌主們都使盡全身解數借勢節日熱度,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其實現如今無論是傳統節日還是現代流行節日其本身都自帶極大的流量,都是品牌營銷的主戰場之一。主要原因是:
1、節日文化與情感更易引發共鳴
節日之所以吸引人,不單單是由于假期或消費熱潮,更多是其自身承載的深厚文化或某種情感祝福。
因此,與節日相關的營銷內容更容易引發觀眾的共鳴,可以更好的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
2、節日本身的具有強烈的儀式感
節日期間,大多數人會一改往日固定的生活習慣和節奏,使人們從繁忙單調的工作生活節奏中暫時抽離出來,獲得身心上的放松。
因此,對于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需求、打發碎片化時間的短視頻內容來說,與節日相關的話題能獲得更高的關注度。
3、節日具有自帶流量的屬性
節日具有獲得公眾注意力的天然屬性,節日期間,人們的關注點都在節日上,互動意愿和情感需求更加強烈。
因此,品牌進行針對性的節日營銷,可以更好的與消費者進行溝通與互動,以此完成產品售賣。
并且對于品牌營銷來說,節日屬于可預測熱點,而熱點即意味著流量,所以,節日營銷是品牌營銷策劃的重點。
那么,品牌應該如何利用節日熱度,打造節日爆品,完成營銷目的呢?
從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就可以總結出來,想要做好節日營銷,可以從節日情感和節日形式這兩點出發。
一、從節日情感從發
對于春節、中秋節等這樣文化內涵深厚、牽動人們情感的節日,利用節日的情感需求,更容易觸動觀眾的內心,從而成為引爆網絡。
比如,年前刷屏的《啥是佩奇》,就是從春節人們都要回家團圓的情感層面出發,通過內容表達,引發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
還有,在剛剛過去的三八婦女節期間江小白的《呵,女人!呵,男人!》系列文案,通過女人男人對比,不但引發了女性的情感共鳴,也觸動男性消費者。
記住,品牌想要通過情感共鳴進行節日營銷,其核心要素就是觀眾的情感需求。
通過挖掘節日本身承載的大眾情感,把這種情感與品牌內容巧妙融合,讓消費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拉近彼此的距離,使消費者對品牌產生更大的信任感。
二、在形式上蹭熱度
不是所有人都了解每個節日背后的歷史文化背景,也不是所有節日都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但就像前面提到的,每個節日都是自帶流量與熱度的,因此,品牌可以通過節日特性來進行節日營銷。
比如,雙十一時,品牌就可以通過大力優惠來渲染節日氛圍,引導下單;萬圣節時,美妝博主可以通過妝容來表現內容和萬圣節的結合等等。
總結,無論品牌想要通過哪種方式開展節日營銷,節日本身元素和品牌元素的結合,只有高度的結合力,才能使消費者更高的記住你。
最后加上節日活動來吸引、引導消費者,比如可以通過贈送小禮品或大力度的優惠活動等,引爆節日營銷。